第十五章 文宗林逋-《执教天下》


    第(2/3)页

    “哦?王半山的孙女都这么大了,好,好!”林逋哈哈大笑

    “常听家祖父念叨您,说当年赛诗台得见林大先生之博学自叹弗如甚矣。”

    “小丫头片子,别哄老夫开心了,王半山那个老东西能这么夸我?”林逋和王青阳年轻时也算是好友,只不过多年不见。

    “冒昧一问林大先生要去哪里,如果顺路的话可正好同行”王慕月问道

    “你是去通州吧,时隔十年,大夏和大唐烽烟再,如今大夏兵戈已至通州城下,老夫这一趟自然也是去通州,希望能阻止这场战争吧,战争实非黎民之幸啊。烽烟一起,狼奔豚突,百姓必将惶惶不可终日”林逋担忧道

    “阻止战争?大夏如今尽占上分,怎么会收手,依小女子看来林大先生或许只是在做徒劳之功”

    “未必,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文人的智慧就如同武者的武技一般,甚至能做到武技所做不到的,只是需要看林大先生怎么做”韩通文从未觉得武力就一定强于智慧。

    “哈哈哈哈,说的好,颜率之说齐王,毛遂之说楚王,无不明证一言可兴邦,一言可救国难。前贤珠玉在前,老夫自当效仿于后。况且身为文人自当有文人的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显其大勇大智。自远山之盟后,百姓已经享受了十年的和平,老夫不会看着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被轻易打破的”

    十年之前,大唐兵戈天下无双,一度踏破大夏会州,南威州和石州,甚至兵临大夏国都兴庆府所在的兴州,大夏不得不求和,当时出使大唐帝国的便是林逋,在远山签订远山之盟,换来十年和平。而今大夏兴盛,而大唐的皇帝年老慢慢昏庸,大夏主动打破了林逋签订的盟约率兵北上。

    “林大先生,既然您要和我们同行,那可就没轿子做了”韩通文打趣道

    “老夫还没有老到连路都走不了”

    五人一路同行,王管家更是将林逋照顾的无微不至,韩通文也逐渐被这言语诙谐又没有架子的文宗有了好感,从王慕月口中更是得知了林逋的生平种种,无比佩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用在他身上最是恰当不过。而且与林逋交谈各种历史典故山

    野杂闻更是张口就来,即便博闻强记的韩通文也不得不佩服。林逋对韩通文也大感惊奇,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竟然通晓百家学识,简直堪称是奇才,林逋起了栽培的心思,一路之上不断和韩通文借探讨之名实则指点一些学问上的技巧,王慕月在一旁获益匪浅,乔松虽小却也有学到了很多东西。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林逋张嘴就是绕口的古言,说的韩通文脑袋都大了,只能说一句

    “先生高论,小子受教了”韩通文连连作揖

    “韩小子,听慕月丫头说你还会作诗?”林逋摇头晃脑背诵着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单凭这一句你就让老夫高看一眼,比那些风花雪月华而不实的伪文人强多了”

    “林大先生廖赞了,小子只是当时心有感触随口一吟罢了”韩通文可不敢说他这是抄袭的。

    “老夫有一上联,多年未有人能对上一个让老夫满意的下联,你可愿意试试?”

    “愿闻其详”

    “好,听着,这上联是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孰为第一,孰为第二”说完林逋哈哈大笑

    “林大先生确实担的起第一,这下联。。。三教儒为先,三才人为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先,岂敢在后”

    “你小子真让老夫惊讶,你知道三教?”林逋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