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黄沙土道,烟尘滚滚,天干气燥,如火蒸笼。 一条土道,一片山谷,四周只有几棵碗口粗细的枣树,孤伶伶的矗立在道边的沙土地上,在沙地两侧的土崖高岗,残缺断痕更是亘古便有,处处都显示着历史的厚重。 夏季三伏晒死狗,今日的天气还要较往日来得更为浓烈,再加上半月没有雨水降下,干涸的土地早以经被曝晒得裂开了一条条恐怖的裂隙。 这是一个荒凉没有人烟的地方,但在这条少有人行的土道旁却建有一间低矮的野店。 小店在路边的几棵枣树旁,是由一些简易的木板搭建而成,因为年代略为久远,房屋陈旧,就连墙板也因风吹日晒变成了污黑色。小店没招牌,也没有名字,只有在靠窗的地方立有一根长竿,上面挂着一块看不出颜色的幌子,幌子上隐约可见有以黑墨所写的一个大大的‘酒’字。 在店前还有一片用木桩支起的棚子,下面的荫凉处摆着三张做工粗糙的方桌和十几条边口都没有磨齐的长凳。一个穿着简布灰褂,身形偻佝,头发灰白,年纪约在五六十岁的瘦黑老者,因天气燥热又无客上门,此时正伏在一张桌子上昏昏欲睡。 只有两间小屋的店里,隔着开敞的窗户,一个三十多岁,穿着黄色花衣,面上浓妆艳抹,略显风韵的俏艳妇人正悠闲又略显无聊的嗑着瓜子,目光不时看向前边的道口,希望能有人上门。 嗒嗒!一阵清亮的马蹄声突然由道左传来,听到声音,妇人立时精神大振,急由窗口探出头来向外探看。 听到外面的马蹄声,妇人还以为骑马的是个江湖侠客,毕竟这地方本就是穷山恶水,一般的商贾镖队轻易不会往来。不过这里毕竟是前往蜀中的一条捷径,由此往蜀地要比走宽敞的大道节省数天时间,所以一些贪图路途的江湖中人会常常往来于此。 但让妇人有些意外的是,那骑马由官道行来的竟然是一个头戴斗笠,黑纱遮面看不清容貌,穿着一身精致紫色武士服的年轻女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