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后宫佳丽心悦我》
第(3/3)页
因京中许多勋贵世家,无不知道此人。
何容琛的兄长年幼进学,宋逸修时常被作为范例,被先生拿来鞭策他人。
据说他天资聪颖,三岁开蒙,是京中有名的神童。
可后来宋家被韦太后灭了满门,他七岁入宫为宦。
也因这悲哀,何容琛一直不知该如何面对他,好在也没什么机会见面,省去了尴尬。
如今,却是撞上了,猝不及防的,脸上还挂着泪,双颊还泛着掌印。
——
她在秋色中沐风而立,茜色裙裾与鹅黄色的披帛随风荡起。
宋逸修穿石青色的交领袍,越发显得如松竹般,有种对抗寒秋的冰玉高洁之感。
见她似是尴尬了,他偏开视线,似是解释般淡淡道:“仆方才见园中翠色好,想起幼时先生一句话,便来看看。
果真秋意好景。”
他自称仆,宫中从不肯称奴婢,御前似乎也默许了。
趁他移开视线,何容琛匆匆揩干了泪,声音听不出什么异样:“哦,什么话?”
她下意识问的,他低低地答:“栉发耨苗,方不至成草茅之臣。
天色晚了,良娣慢走。”
一句话,何容琛心湖如被人投入了巨石,以桨搅出了巨浪漩涡,涌动着波涛。
待往回走的路上,她不断回思宋逸修所言。
他一定是将方才的一幕都看到了,也一定是清楚太子妃所为。
他是在提醒她太子妃这杂草,若不除之必将妨碍她么?
还是只纯粹赏秋色?
——
她心中隐隐祈盼着,若宋逸修能将此事告知太子……然而数日过去了,萧道轩那边没有任何异状。
兴许是宋逸修未言,也兴许是太子未理会。
然而太子妃心里,却是重重给何容琛记了一笔的。
其后的日子里,她专挑何容琛的错处,与其过不去,闹得东宫侍妾人心惶惶,也都避着何良娣走。
这秋景凉薄,人心比秋色还炎凉。
何容琛走在落叶中,深吸一口气,凉意弥漫了肺腑,带了点微微的苦涩,在四肢百骸。
——
然而,偶尔在长廊下遇到顾奉仪时,她却总是会对着何容琛微笑,有点紧张,似乎有点怯生生,还有道不明的善意,眼睛里仿佛藏了许多话语。
这些未道出的话语,仿佛带了温度的,让寒秋也不那么单调,有了一丝暖意。
她眼睛不大,长长的,笑起来温柔的弧度,唇角恰到好处地抿着,眼中仿佛有光。
好似在仲春时节,走过芸芸众生,蓦然与君相逢,一眼可以望到她所有。
何容琛心想,顾奉仪其实也没那么讨厌。
其实……也挺好的。
何容琛便也对顾奉仪回以微笑,真心诚挚的。
——
临着冬时,萧道轩忽然病倒了。
太医说他郁结之气过重,思郁伤肝脾。
简言之,他相思成疾。
晋国有风俗,亲人生病时会以朱砂祈福。
穷人家挂不起太多,然而东宫四处,却可以为太子挂满朱砂。
——
这一日的清晨,何容琛依着惯例,去向韦太子妃请安。
走在半路上时,凉廊上挂着的一袋朱砂,突兀地落到了她身上。
何容琛的头面、衣服瞬间染了红。
“这可怎么办,”常笑跟在一旁,焦急万分地替她掸去朱砂,“这都快到了,若折回去换衣服,定是来不及的!她的脾性,若您留了把柄,她指不定要怎么发落呢!”
常笑说的“她”自然是指太子妃。
按着韦晴岚的脾性,何容琛无论是请安迟到,还是仪容不整,她都有足够的理由惩罚。
何容琛叹气道:“这事是找上来了,躲不开的,请安解释吧。”
——
主仆二人所料不假,请安时,韦晴岚果然抓了把柄,以何良娣仪容不整为由,罚她在诫堂抄佛经,且一日只准用一膳,禁足一月,不许任何人探望。
待惩治了何容琛,两日后,韦太后便带着韦晴岚,出宫去外面的大慈恩寺吃斋一旬,为太子的病祈福。
因何良娣受罚,东宫的事务,暂时交由徐良娣打理。
——
皇宫里入了冬,各宫殿都生了炭盆。
然而诫堂却是不会有的。
何容琛禁足于此,入了夜连床被褥都无,只能将蒲团、帘帐扯下来,围在身上,方能度过一夜。
大概是冷着了,从入诫堂第一日起,她就觉得小腹隐痛不息。
不仅如此,一日一餐的饭食,都是冷饭。
她毕竟是娇养长大,不过三天就染了风寒,冷饭送进来也吃不下,都好模样地端走。
——
她正病得昏沉,忽然听到门口有笃笃声,有人小声唤:“良娣,良娣……”
何容琛睁开眼皮,虚虚应了一声,随后门被推开。
顾奉仪一身宫女打扮,闪身进来后将门关牢,从怀里取出两张冒着热气的饼子,塞到何容琛手里。
“姐姐,趁热吃。”
她有点紧张似的望着何容琛。
那饼子还是烫的,可见刚出炉不久。
却是何容琛在这冰凉刺骨的诫堂里,头一次摸到的热的物事。
那滚烫顺着皮肤,一路蔓延到心底,好像四周都暖和了起来。
连顾奉仪的眼神,都蕴着关切的暖意。
——
见她精神不振,顾奉仪伸手探了下她额头,面上显出忧色。
然而侍妾们未经太子妃准许,是不得擅自请太医或用药的。
她一时找不来汤药,更遑论送进来。
思来想去,便去将蒲团铺好,嗫嚅道:“姐姐躺下睡一会儿。”
何容琛吃完了热饼子,乏力地躺下,忽然感到自己的腿脚被人抱起,放入温热的怀里。
她手脚一直冰凉,小腹也在痛,此刻终于有暖意从足底涌上,让周身不那么寒了。
数日疲累袭来,她在温暖中放松了思绪,睡了过去。
待醒来时,天色已暮。
顾奉仪不知什么时候离去了。
毕竟是不得探视,她也只能小心翼翼地来。
但从那以后,她便每日都来送饭,都是冒着热气的。
何容琛的风寒也终于挺了过来。
顾奉仪送饭来,她却无意间发现,顾奉仪胸口一片通红。
递到手里的饼子还是烫的,一路烫到眼睛发热,她忽然知道……为什么冬日这样寒冷,顾奉仪走来漫长一路,饼子却都不会凉。
——
顾奉仪送完热食后,离开诫堂,垂下头匆匆循小路回宫。
何容琛走到窗前,目送她离去,却见她走到半路时,碰到了徐良娣。
徐念艾代掌东宫,一时体会了把当家主母的感觉。
她看这个宫女身形熟悉,垂着头心虚的模样,叫住道:“你等等。”
顾奉仪受惊地定住,只好站着不动。
徐念艾走前两步,声音缓慢响起:“你——抬起头来。”
——
就在那短短的瞬息间,何容琛心几乎要揪起来。
她无意识地扶上窗棂,呼吸急促,看徐念艾和顾奉仪对峙。
恰在此时,有个穿石青色圆领袍的修长身影走了过来。
诫堂离太子理政之处相去甚远,不知宋逸修为何来此。
他出声打断:“徐良娣,方才殿下高热醒转,需要侍疾。”
徐良娣一听,喜上眉梢。
殿前侍疾,乃是争荣宠的好时机,往日只有正妻才有这个资格,她是不敢肖想的。
登时也顾不得面前可疑的宫女了,对宋逸修笑若灿花:“我这就去,谢公公了。”
使唤宫女给宋逸修送个荷包,宋逸修却推了不受。
——
待徐良娣等人走远,小径上只剩二人,宋逸修才提醒顾奉仪:“日后别走这条路了。”
顾奉仪点点头,声色里满是感激:“谢大人相救。”
宋逸修抬起头,往诫堂这边看了一眼,转身离去。
——
寒冷的一旬过去,韦太后也带着太子妃回来了。
十天的诵经与吃斋念佛,萧道轩的病情确实有所好转。
然而诫堂里,何容琛推迟了一个月的月事,痛得她气若游丝。
她瘫在案几前,手指僵着,即便用最软的羊毫笔头也不下色,不得不呵着气,在纸上抄佛经。
——
忽兀的,诫堂门被推开,何容琛一惊转头,见众多内卫一涌而入,四处搜寻诫堂。
她无力地问他们做什么,也没人回答,搜查了半晌,最后拿走了诫堂的油灯,和日夜燃佛香的铜炉。
何容琛不知何故,她心里忐忑着,从日暮到翌日,辗转反侧。
直觉告诉她,有什么可怕的事情,似乎正在酝酿,或者已经发生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