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酒饭过后,又换了茶水、点心,杨广正与萧家人无事闲聊,只见右庶子张衡匆匆来到行营,禀道:“启禀殿下,先锋官宇文述已渡过长江,占据白下,贺若弼、韩擒虎挺近建康,樊子盖、杜彦、李渊等数路人马,齐头并进你,均已开拔渡江。” 杨广看了看左右的萧氏众人,不觉仰天大笑,言道:“眼下建康已经危在旦夕,陈国大势已去。传我帅令,命阴世师为前部,高颎督中军,屈突通、屈突盖押解辎重粮草,三军将士一齐渡江。”真可谓: 三十万兵横渡江,建康城头少江防。 隋帝金戈谋归并,陈主诗酒沉歌扬。 晋王妃萧珺安排七弟萧玚与副将权武渡过大江,寻找安平王萧岩与二哥萧瓛。老六萧珣离开建康之前,曾与萧岩、萧瓛商议,一路向东,一路向西。萧瓛与叔父萧岩便往东而去。七弟萧玚便与副将权武,沿江东下,由京口登岸。 此时东路的贺若弼率军向丹阳进发,赵世模、赵修罗、来护儿为副将一路随行。贺若弼统率前队正往前行军,只见在后队押粮的副将来护儿,快马赶来。贺若弼一见来护儿,问道:“有何要事?” “晋王妃派遣秘书丞萧玚和副将权武,由丹阳而来。” “快带我去见。” 萧玚、权武二人见了贺若弼与来护儿,各自行礼,萧玚言道:“下官奉命前来,是受晋王妃差遣,沿途搜寻萧氏宗亲,还望将军多行方便。” 贺若弼道:“这边好说,萧大人尽可随我军一路前行,沿途搜索,大军过了午时便到丹阳。”两路人马合作一路,遂向丹阳进发。 镇守丹阳的刺史名叫黄恪,这黄恪本是读书之人,见贺若弼过江南征,来势汹汹,心中有些胆怯,召集众将问道:“如今贺若弼大军临近,时不我待,如何退敌?” 偏将曾永言道:“大人无须多虑,贺若弼生性傲慢,目中无人,末将愿率三千人马,去打头阵,杀掉贺若弼的锐气。” “甚好,甚好,我立刻拨你三千人马,迎战贺若弼。” 果不其然,贺若弼统率八千精兵来到丹阳城下,曾永早已等待多时,只见丹阳城门打开,曾永统率三千兵士出城迎战。 步兵在前,骑兵在后,两下分开,鼓声大作。曾永催马提槊来到阵前,大喝道:“谁是贺若弼,敢与决战否?” 贺若弼骁勇善战,从未把曾永放在眼里,正欲交战,旁边副将来护儿言道:“总管何需赴其劳,杀鸡焉用宰牛刀?待我战他!” 来护儿手挥大戟,来战曾永。一看这来护儿,身长足有八尺,相貌冷峻,剑眉倒立,目光炯烁,头戴水鳞盔,身穿水鳞连环甲,胯下一匹战马名曰青云照,手中单耳月牙戟杀气腾腾。曾永举槊来战,不过三四个回合,曾永便被来护儿一戟挑下战马,命丧阵前。 在城头上的黄恪一看,吓得冷汗倒流,慌忙喊道:“鸣金收兵,鸣金收兵。”城下三千陈兵,顾不上给曾永收尸,匆忙跑回城内,龟缩不出。 丹阳城墙高大,护城河宽,易守难攻,陈兵只得死守不出,以逸待劳。贺若弼麾下并没有重型攻城器具,一时间焦虑上心,倘若久久攻不下丹阳,只怕收复建康的头功就要被韩擒虎夺去。这才是: 一战成名在丹阳,吓破敌胆气势刚。 河宽城高尤难入,只愁友军高歌扬。 第(3/3)页